PRODUCT
產品直通車CONTACT
聯系我們地址:河南省獲嘉中和工業園區
乘車路線:來廠請電話咨詢!
銷售部聯系人:張先生
銷售部電話:13839066248
技術部聯系人:孫先生
技術部電話:13525023365
配套部電話:13503734186
電話:0373-4829183/4891186
郵箱:499178550@qq.com
未來五年能源互聯網與新電改的投資熱點在哪?
曹寅,信達證券能源互聯網首席專家,中國能源互聯網聯盟專家委員、香山會議能源互聯網報告專家。
郭荊璞: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獲美國Rutgers大學理論物理學碩士學位,現為信達證券公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能源化工首席分析師。
來自信達證券的著名金融專家郭荊璞、曹寅,近期參加了由新能在線舉辦的新能源“專家信箱”問答活動(詳情請參閱往期公眾號內容),圍繞新能源行業發展趨勢、政策與投資問題,與網友進行了交流。以下為實錄:
Q:如何看待拖欠光伏補貼現象?國家未來補貼政策走向是什么?
A:光伏補貼遭遇拖欠的原因有二,目前主要是由于收支管理流程復雜,電網代為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費,交由財政部管理,再由財政部委托電網公司發放,支出的手續尤為麻煩。支付補貼的時間較長,從全國范圍來看已經出現普遍的進度拖后,到手時間明顯比項目可研預期要晚。
從長遠來看,電費當中的可再生附加總額增長不多,而可再生能源本身發展迅速,**終會形成收支不平衡。
對于可再生能源的補貼是實現可再生能源平價上網過程中的必要激勵手段,但不是永久性的手段,隨著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的成本迅速下降,可再生能源相對于化石能源的經濟性快速增加,未來國家對于增量電站項目的補貼會逐漸下降,并且在2020-2023年之間退出,實現銷售側的平價上網。
Q:很多機構都有做新能源平臺公司想法,哪些**有可能成功?平臺公司有哪些路徑?
A:在中國,可再生能源絕大部分是2B的業務,而發達國家2C比例高,尤其是光伏,因此中國的平臺公司需要利用的核心優勢在于資源和服務,資源主要指大量的優質電站項目資源,而服務則包括所有和電站開發相關的第三方服務,但是相關服務并不一定需要由平臺企業提供,但是平臺企業應該有能力集成第三方的各項服務,并向開發商提供打包解決方案。
平臺公司的路徑很多,目前主要分成五類:
1),融資型:平臺為各類存量和增量電站提供相關融資及財務咨詢服務,對接的是電站開發商和資本機構
2),項目型:平臺為電站開發商提供各類項目資源,包括屋頂和地面電站,對接的是電站開發商和項目業主
3),電商型:平臺為電站EPC企業和開發商提供各類電站開發設備和材料,對接的是電站EPC,開放商和設備生產銷售企業
4),服務型:平臺為電站業主提供電站服務,比如電站監控,電站第三方運維,對接的是電站業主和第三方服務企業
5),綜合型:上述四類平臺的綜合
Q:未來5年能源互聯網和新電改領域的投資熱點在哪里?
A:從配電網設備,到微網,再到消費側售電公司的創新商業模式。
未來五年,中國電力供應將呈現結構性過剩,一方面火電裝機過剩形勢不斷變得更加嚴峻,另一方面則是清潔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與核能都會出現持續的裝機不足,能源,特別是電力行業將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
電改和能源互聯網既是這種大背景的產物,同時用助推這種趨勢往前發展,電改和能源互聯網分別為買方導向的開放市場提供了體制保障,和技術與商業模式的支撐。
電網的盈利模式和生態系統需要改革,但國家電網的壟斷地位不可能簡單消除,大規模的配電網投資仍然是必要的,仍然會產生大量的對設備和工程的需求,甚至在電改的大背景下,配電網投資會對電網的利益訴求越發重要,這是近期的投資方向。
隨著配電網建設的開展,多能互聯,提高清潔能源,分布式能源占比的局域的微電網將不斷地出現,技術突破和工程化,實踐檢驗相互作用,推動微網的投資機會。
隨著電改的深化,電力交易制度建立,交易逐漸活躍,市場獲得更加可觀的流動性和深度,以及局域能源和微電網的實踐檢驗,售電和消費側創新的商業模式會越來越煥發光彩,千百種新的商業模式會相互競爭,逐漸誕生出多種新的業態,這是**長遠的投資機會。
Q:目前市場中有哪些優質能源互聯網和新電改標的?
A:陽光電源,科陸電子,智光電氣,林洋電子,北京科銳,四方股份,中恒電氣,廣州發展,粵電力,申能股份,深圳能源。
總結:中國信達是中國財政部控股,規模**大,牌照**齊全的資產管理公司,在能源領域管理數百億規模的資產,是很多能源企業的重要股東,特別是在傳統能源領域投資巨大,過去幾年一直在積極向新能源和清潔可再生能源布局。信達非常重視能源革命帶來的產業機會,因此希望能夠主動推進能源革命,伴隨**企業共同成長壯大。
作為全牌照金融企業和財務投資人,信達的優勢在于產融結合,以融帶產,以產促融的經營理念和能力,一般不介入企業的經營管理,而是利用自身的金融業務優勢,為參控股企業和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組合多種金融工具,去匹配企業對現金流的個性化需求,也致力于幫助企業尋求和實現并購機會。